摸秋、焚斗香、走月、赛诗……
中秋传统习俗:你知道多少?
中秋佳节临近,昨天,由泰州市委宣传部、市文明办主办的“我们的节日·中秋”系列活动在泰兴、海陵两地举行。活动不但有精彩的演出,还特别设中秋习俗、经典故事传说、猜灯谜等环节,展示了不少泰州鲜为人知的中秋传统习俗。
摸秋,摸到南瓜生男娃
提到中秋节“摸秋”,估计大多市民一头雾水。其实,旧时泰州一直有中秋夜“摸秋”这一有趣习俗。
中秋之夜,一些结婚后未生育的女子,会趁月光在小姑子或其他女伴陪同下,到别人家田中偷摘南瓜。摸到者,可生男孩,因为“南”与“男”谐音。若摸到扁豆,则生女孩,因为扁豆又称“娥眉豆”。
被别人家偷摘了瓜豆,不可以声张,一旦声张,会影响本族子孙的繁衍。这就是泰州人所说的“八月半偷瓜不算偷”的由来。
古汉语中,“摸”字即“偷”的意思,所谓“摸秋”就是“偷秋”。秋之中者为“中秋”,于是,中秋夜“摸秋”也就成为习俗之一。其实,摸秋并不以瓜果为要,在别人田中,摸到什么,就是有所得,这种得,在“摸”,是一种寄托。被“摸”者,也很惬意,不会因瓜果被偷而烦恼。
焚斗香,穿制服拜月
中秋夜焚斗香在我市兴化一带仍有此俗。
在泰兴,民国期间,龙河两岸人家,家家用米粉做粘饼,杀鸭子,亲戚间相互馈赠月饼。夜晚在月光下的小桌子上放置镜子、泡有茶叶的水杯,再叠放宝塔形的粘饼、月宫饼、龙爪花、千日紫、菱角、藕、石榴、芋头等,点宝塔灯,焚斗香拜月。
斗香是一种特制的香,用线扎成斗状,大小不一,内装木屑,中间装一根主香,主香一般很粗大,称为“龙头香”。斗香多摆在桥头,最短的能燃一昼夜,最长的能燃几个昼夜。因为斗香多摆在桥头,这一习俗在泰兴称“敬月桥”。
而在古时焚香拜月时还有一很有意思的“规矩”,就是大人小孩都必须穿上大人的制服,各自说出心愿,祈求月神保佑。如今,泰州各地都还保留着中秋月夜许愿之俗。
走月,必须过三桥
中秋节又称“团圆节”,当晚,全家人要坐在一起赏月,这称之为“圆月”。现在,家家户户基本都保留这一传统。不过,在这月圆之夜,还有一古老特色的“走月”习俗,已逐渐被人淡忘,只存于一些老人们的记忆之中了。
泰州的“走月”习俗从上海一带传入,就是中秋夜出门到街市上去看热闹。不过,走出门后有一特定要求,就是必须“过三桥”,而且从跨出家门,到回到家中,只能经过三座不重复的桥。这本是孩童们的游戏,他们三五成群地比智慧、比谁最熟悉地形,选择的路最近,最早回到家。由于是在中秋节的夜晚,这时“过三桥”月色皎洁,如同白昼,所以也称为“游月”。
赛诗,诗冠者称魁斗
“秋空明月悬,光彩露沾湿”……中秋月圆,桂花飘香,满庭诗情画意,正是吟诗作赋的好时令。因此,古人总爱在中秋夜,约三五好友,一起赛诗。这种高雅习俗曾一度流行于泰州文人之间。大家推举本年度的择题人,由他择题,同题联诗,比出胜负,不设奖励。但是,得中年度诗冠者,便成为本地文化人中的魁斗,受人尊敬。
此外,在泰州一带,还有中秋夜赏灯猜灯谜、放河灯祈福等中秋习俗。
一起来猜这些中秋灯谜
昨天活动现场,设置了30余条有趣的中秋灯谜,市民不妨一起来猜猜看。(答案附后)
1,中秋归来(打一词牌名)
2,嫦娥下凡(打一花名)
3,中秋菊开(打一成语)
4,明月照我还(打一明代人名)
5,举杯邀明月(打一礼貌用语)
6,华夏共赏中秋月(打一旅游用语)
7,举头望明月(打一中药名)
8,中秋月饼(打一电脑名词)
9,中秋别后重团圆(打一影片名)
10,中秋过后又重阳(打一郑板桥诗句)
答案:1,八归;2,月季;3,花好月圆;4,归有光;5,赏光;6,观光;7,当归;8,软盘;9,《第二次握手》;10,一节复一节。